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工業革命發生的關鍵


著名的英国经济史学家罗伯特.艾伦出版的《全球化视野中的英国工业革命》(TheBritishIndustrialRevolutioninGlobalPerspective),对西方几十年来的研究进行了十分精彩的总结。工业革命的传统解释,多集中于供应一端,即技术的发明创造,如珍妮纺织机、蒸汽机、铁路的诞生或工厂等新型企业组织的形成,传统观点传认为是这些技术和组织的突破把世界经济带入了现代。但是,这套学说到了 20 世纪就越来越受质疑。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学者的目光拓展到了需求的层面上。他们发现:促发工业革命的那些技术因素,在欧洲大陆基本都存在。比如荷兰、意大利、德意志地区的科技水平,都足以把世界带进蒸汽机时代。可惜,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些地区因为不具备市场潜力而没有被开发出来。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发生,是因为英国掌握着足以使这些技术创造利润的市场。

(2)

那么,这一市场哪里来?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概况就是“人重物轻”。在 18 世纪,英国是欧洲劳动力价格最高的国家之一(大概仅次于荷兰),逼得雇主挖空心思节省人力,最后采取了机器生产的模式而机器生产需要的大规模投资在当时是前所未闻的,必须慎之又慎。只有在劳动力价格高到一定程度时,用机器替换劳动力才是理性的投资。在欧洲大陆,大国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低,与其购买昂贵的机器,还不如使用廉价的人力。最富裕的是几个小国,如荷兰和北意大利地区的城市国家,本身都不具备吸收机器提高生产量的市场规模。所以,欧陆国家即使有工业技术也不会采用。另外,机器生产需要大量的煤炭来驱动。英国则正好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特别是美洲的开发,使英国额外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原材料和燃料价格变得特别便宜,大大降低了用机器代替人力的成本。

美国的情况更是如此。如亚当.斯密指出,18 世纪中叶美洲英属殖民地的劳动力比英国还要昂贵。纽约州的工价比伦敦还高。同时,美洲殖民地资源更丰富,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更便宜。比如,弗吉尼亚州有著名的“50 英亩规则”。由于劳动力稀缺,为了吸引劳动力,该州允诺每个白人男性只要登上弗吉尼亚的海岸,就可以免费获得 50 英亩的土地(一个标准的奥林匹克足球场为两英亩左右)。在那里人有多“重”,物有多“轻”,由此可见一斑。所以在美洲殖民地尤其是后来的美国,用机器代替人力就更为迫切、更有利润事实上,美国在 19 世纪末之所以能够超越英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能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经济体系为现代科技发明开拓了巨大的市场。许多英国发明的技术,因为在本国没有足够的市场份额而在美国首先得以应用。世界工业的中心也就从“人重物轻”的英国转移到更重人轻物的美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